大同少数民族史吐谷浑,曾经据守大同十三年

本文为笔者《吐谷浑与大同》第四部分。唐昭宗李晔大顺元年即公元年四月,李克用遣大将安金俊率军攻击云州(大同)。吐谷浑部首领赫连铎求援于幽州,幽州节度使李匡威出三万精兵援之。战于蔚州(今山西大同灵丘县),李克用军大败,主将安金俊被杀。大顺二年即公元年夏天,李克用率大军再次北击赫连铎,赫连铎食尽不敌弃大同城远遁幽州。李克用占领大同后,用手下大将石善友为大同防御使。

李国昌

唐昭宗景乾宁元年即公元年,吐谷浑首领赫连铎联合幽州节度使李匡威率八万精兵想复夺大同,结果大败。赫连铎被杀,白义诚被俘。唐代末年,吐谷浑部族首领赫连铎、白义诚部,自祖国西北边陲迁至大同地区,与沙陀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在此地争雄,势力两起两落,据守大同十三年,虽然说吐谷浑在大同地方历史上仅仅是昙花一现,但在研究大同民族问题上,应该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吐谷浑部族在大同的十三年,除了打仗外,还做了些什么,史书上无任何记载,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李克用

赫连铎死后,在大同的政治舞台上十分活跃的吐谷浑部衰落了下去,但并没有完全销声匿迹。公元,唐王朝灭亡,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旧五代史.李嗣本传》有这样一段记载:公元年,晋将周德威攻燕王刘守光,李克用养子李嗣本“率代北诸军,生、熟吐浑,收山后八军”。公元年,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由是吐谷浑皆隶于契丹”。契丹会同八年,契丹曾任命吐谷浑的一个首领白可久为云州观察使,可知大同地区的吐谷浑仍然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赫连铎

《册府元龟》卷九七七记:后周广顺三年即公元年“九月,云中浑吐(吐谷浑)指挥使党富达五十一人,马四十二,并朔州军使马延嗣等来奔”。这里说的是大同的吐谷浑党富达等人从契丹境内投奔后周政权的情况。《辽史.百官志二》北面属国里有“白可久部”,这个白可久无疑便是居住在大同的吐谷浑部首领。在辽代后期,史籍已很少见到吐谷浑活动的情况了,作为游牧民族的吐谷浑、沙陀,长期与经济、文化较高当地汉族交往中,逐渐被同化,直到消失,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历史的进步。

白义诚

关于吐谷浑,著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有以下论述:西晋时,辽代鲜卑慕容部酋长涉归有庶子吐谷浑,率所部七百户西迁,住在甘肃临夏一带。他的子孙征服了羌族,建立了吐谷浑国。羌族居住在中国西部,以西海(今青海省)为中心,是一个古老的大游牧民族。吐谷浑国受汉化影响,采用一些汉族制度。羌族自原始社会进入低级的封建社会,慕容部是起了作用的。少数慕容部贵族与众多羌族部落酋长融合为一个统治阶级,鲜卑人羌化了,因之,吐谷浑实际上是个羌族国家。按照范先生的论断,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吐谷浑是以羌族为主体的,慕容鲜卑只是极少数。

白可久

而笔者却认为,吐谷浑应该是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因为除了羌族、慕容鲜卑以外,陆续还有其它民族加入进来。据史料记载,公元年,西秦灭南凉,秃发鲜卑分为两支,一支投降西秦,一支投奔北凉,这两支秃发鲜卑又先后归入吐谷浑。《新五代史.吐谷浑转》载:“唐至德(唐肃宗李亨)(吐谷浑)为吐蕃所破,部族分散,唐处之河西,其大姓慕容、拓跋、赫连等族”从这条史料可知,吐谷浑大姓之中有“拓跋”这一氏,无疑吐谷浑中还有拓拔鲜卑的成分。公元年,匈奴酋长赫连勃勃自称大夏天王,并筑统万城作为国都。公元年,为吐谷浑击灭。吐谷浑大姓中“赫连”,无疑出自匈奴一族。综合所述,吐谷浑是一个由多种民族成分组成的新的民族共同体,这个民族从形成到消失,大约经历了七百年左右。而在大同的这十三年,可以说是这个民族历史上的一段小插曲而已。

吐谷浑部

张梦章: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大同作家协会会员大同周易研究协会常务理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10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