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这场战斗,牺牲几百人,如今却只
年的中国,实在太需要一场胜利。
“七七卢沟桥事变”,日军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华北战场接连失利,日军轻取平津后,集结30万兵力沿交通要道西进南下,长驱直入侵占南口、张家口、大同、涿州、保定、沧州,妄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9月23日,八路军总部发出命令:“第一一五师即应向平型关灵丘间出动,机动侧击进攻之敌。”
团团长杨得志记得,9月24日晚“大雨如注,狂风不止”,加上天黑路滑,行动十分困难。
大雨在天放亮后停止。9月25日一早,师兵力到达目的地,布好埋伏准备“请君入瓮”。
八路军战士在阻击日军
7时许,板垣师团的辎重部队和后卫部队出现了。
伏击圈右前方先是出现一个小红点,慢慢地向前移动。小红点越来越近,肉眼也能看得清清楚楚。“为首的高举一面太阳旗,接着是三路纵队的鬼子,往后是载有日本兵和军用物资的多辆汽车,多辆骡马大车拉着九二式步兵炮、炮弹和给养跟随其后,压阵的是骑着大洋马的骑兵。日本兵脚穿皮靴,头戴钢盔,身穿黄呢大衣,晃晃荡荡,不可一世地走着。”
“砰砰砰”,这是发起战斗的信号弹响起,瞬间,枪声、手榴弹、喊杀声混成一片。
日军的辎重兵是担任陆军后方支援的兵种,虽不属于战斗兵种,但各级军官多是从步兵、骑兵、炮兵、宪兵等兵种中抽调,其自身作战和指挥能力很强。
而八路军的作战装备只有草鞋、单衣、斗笠,步枪,刺刀,手榴弹。战后曾往阜平、五台县为八路军运送步枪和伤员的灵丘县作新村村民宋守堂老人记得,进村的八路军战士都穿着草鞋,不少官兵的脚趾出了血。每个人身上挎着一个水壶,一个小米袋,里边装着炒玉米和炒豆子。
中国的将士们就是用这些对抗装备精良的日军。
“山沟里,汽车撞汽车,人挤人,异常混乱。”聂荣臻回忆,这支受过严格训练的日军部队,“抵抗得十分顽强,虽然失去了指挥,仍分散着跟我们撕拼。有的趴在车轮下和沟坎上射击,有的向坡上爬,妄图夺取阵地。”
这场激战在下午5时许结束。战后的十里乔沟一片狼藉,燃烧的汽车、遗弃的武器、散落的文件、作战地图,还有遍地的尸体,乔沟峡谷公路阻塞已不能通行,直到9月28日。
《日军板垣师团第二十一联队第三大队在平型关口附近的战斗》中称,其行进中的汽车联队“似遭突袭被歼灭,辎重车辆队全部覆灭。”
这场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战场的第一个胜仗,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第一个大胜利。捷报传出,举国欢腾。向八路军慰问的电报、函件从全国各地如雪片般飞向延安和八路军总部。蒋介石也致电朱德、彭德怀:“有日一战,歼敌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指挥得宜。”
国内外的报刊都报道了这场战斗。这让世界看到了八路军,堪称一次最好的政治动员。高凤山说,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团在山西一个镇子上招兵,应征入伍的青年排了整整一公里长。
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平型关战役中牺牲的八路军战士,几乎全部没有找到家人......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战后遗体的收殓是一项大工程。
由于天气炎热,没过多久,沟里还没来得及埋葬的遗体开始腐烂。为了尽快埋葬牺牲的八路军战士,附近十几个村的村民也一起参与进来整理战场。
“老爷庙梁和乔沟一带血流成河,尸体一层一层的”,当时15岁的灵丘县香炉石村村民赵印和邻村的青年人,几人抬一具遗体,“沿着土楞根挖个坑坑就埋了起来。”
战情紧急,不时还有敌机低旋着过来轰炸,遗体掩埋不得不从简。赵印记得,“有三五个埋一坑的,有五六个埋一坑的,不等。”晋北百姓特地把坑挖得很深,以防洪水冲刷。
还有些在战斗中负重伤的战士还未被抬到救护所就牺牲了。战斗结束后,不到15岁的灵丘县东长城村的村民臧明远“逃难”回村,见到村外新增了一些坟冢。高凤山曾访问过多位参与掩埋八路军遗体的村民。据他们的说法,阵亡的八路军战士脖子上挂了一块记有姓名的木牌。但为防止日军扫荡时破坏,坟包上均未立墓碑。
上世纪60年代,灵丘县兴建平型关烈士陵园。白崖台乡辛庄村村民张记成记得,县里派人来起过八路军的遗骨,由村里亲历的老者指引和认定。确信无疑的,起出后就送到县里了。
从年到年过去近30年时间,许多遗骨已经不完整。
那些年,一到夏天山洪暴发,旧战场上常常冲出一些东西来,有时是钳子和扳子、子弹壳、罐头盒......有时冲出的是尸骨。
最后平型关烈士陵园共收殓平型关战役及后来牺牲的抗战烈士遗骨位,其中平型关战斗牺牲烈士名(包括独立团驿马岭阻击战中牺牲52名)。刚移到烈士陵园时,每副遗骨都由一个瓦缸装殓,瓦片上标有烈士名字,但找到名字的只有位。
他们合葬在24个坟冢中。每个坟冢最多的放了36个瓦缸,最少的也放了4个。瓦缸上只有用油漆书写的一个孤零零的名字。
国家民政部门曾经两次在全国收集平型关烈士名单,但因为多数战士牺牲时还很年轻,尚未妻娶生子,过了这么久,可能永远无法找到家人了。
目前唯一找到家人的烈士叫张文芝。在资料中无法找到有关他的更多记载,他留给世人的只有纪念堂的一行字:“张文芝,男,二十六岁,四川苍溪,一九三七年,营长,一一五师独立团,平型关”。
年,张文芝的孙子寻访到烈士陵园。这是唯一一位有后代联系并得到确认的烈士。
我们幸福并感激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