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灵丘古道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灵丘古道
大同自古就是中原和草原游牧民族拉锯战的兵家必争之地,这也能从大同这个词里边看出生活在这一带的人民期待和平的愿景。
这一期咱们就去看看位于大同灵丘的这个古道(灵丘古道)。
要说古道,一个“古”字就必须让咱们先了解其中的历史渊源。灵丘古道是游牧铁骑踏入中原的必经之路,公元年鲜卑族拓跋部定都平城(今大同),拓跋珪称帝(北魏道武皇帝)。
道武皇帝是个野心极强而且文韬武略的政治家,除了南下占领中原地区外。
为了巩固政权,还仿效中原的典章制度,建立封建国家。除此之外,为了开疆拓土军需物资运输,以及与中原地区的货物贸易和文化沟通的展开急需一条输血通道,这就是灵丘古道诞生的条件。
“要想富先修路”据历史记载拓跋珪在发兵征讨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州)的后燕政权后,“王驾北还,发卒万人治直道,自望都铁关凿恒岭至代(平城,今山西大同)余里”。
“直道”就是灵丘道的前期工程,后来,北魏正是通过此道,多次奔袭后燕,加速了后者的灭亡。魏太延二年(公元年),“魏主遣广平公张黎发定州七郡一万二千人通莎泉道”。
北魏置莎泉县,在如今的灵丘县西黑龙河侧,莎泉道即灵丘道。再时隔46年,太和六年(公元年),北魏孝文帝为便于公私往返,再次修整灵丘道,这次规模更大,“发州郡五万人治灵丘道”。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五万人修筑,绵延多里,场面何其壮观!
如今的灵丘古道所经之处,山山水水,千曲百回,沿途流水、草滩、野花、绿树、蓝天于一体的幽静自然风景,刚抵达此地就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
这里就是位于灵丘县城东部号称“十里画廊”的唐河大峽谷。
峡谷两岸高山烟雾缭绕、氤氲蒸腾,景色一山千面,美轮美奂。西庄、南庄、新庄、上堡四个村丰富的泉水转过隘门峪就到了唐河大峡谷,使得唐河水面流量明显增大。越往里走,越感到风景独特。
行走在峡谷的山路上望着对面河流上方的半山腰,峡谷两岸高山绝壁上有着很多大小不一的道孔,这就是著名的灵丘古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