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走长城之山西行大同市长城的昨日和明天
刘军连出诊时间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7688745012040704&wfr=spider&for=pc万里走长城至山西行,本来是计划4月3日从太原开始。因为3月17日要去大同参加《长城文化论坛》并作主题发言,还要和大同市文旅文化和旅游局孟德昌局长,规划和自然局刘尚文局长等,商量利用大同长城山林场和长城沿线各县的林场资源与长城资源还有长城一号公路结合起来,建设一条长城国家文化步道的事。所以临时把行程提前,以大同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调查的第一站。整个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调查依然按原计划进行,4月5日至9日还将再来大同。关于大同长城的历史,特别是长城保存的现状主要资料来源是《山西省长城资源调查报告》大同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的大同盆地是一个面积达多平方公里的内陆湖——大同湖。约3万年前大同湖萎缩并逐渐消失了,随之桑干河流域形成,有人类在此傍水而居并繁衍生息。小长梁旧石器遗址、马圈沟遗址、许家窑遗址等的发现,证明桑干河流域是东方人类的“摇篮”和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大同?天镇新平堡段长城。袁建琴摄大同市长城的历史沿革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分界线,地处大同盆地的西北边缘、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跨桑干河支流御河两岸,又背靠蒙古高原,是蒙古通往晋冀鲁豫的咽喉要道,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自古就是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有“北方锁钥”之称。春秋时期,大同地区为北方游牧民族林胡、楼烦所居。据《史记·七十列传·匈奴列传》记载,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于公元前年,“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大同属雁门郡被并入赵国版图,“边陲要地”大同的建制由此开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如今的大同境内设雁门郡、代郡。根据《史记》记载,公元前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并征集民众修筑长城,在大同十里河谷“筑城武周塞内,以备胡”。汉承秦制,先后在此置平城县、平顺县,仍隶属雁门郡。北魏王朝的开国皇帝拓跋珪于公元年自盛乐迁都平城,大同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区,一度兴盛繁荣。辽代重熙十三年(年)在此设大同府,作为王朝陪都,统二州七县。此后,大同地区一直是各朝力争的战略要地。明朝洪武二年(年),明军北伐灭元,攻占大同。元顺帝北逃后依然对中原虎视眈眈,明王朝由此非常重视对北方长城防御体系的修筑,其修筑规模之大,是继秦汉之后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比拟的。明朝在大同地区进行的军事设施的修筑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洪武时期到正统时期,第二个时期主要是成化时期和弘治时期,第三个时期从嘉靖十八年开始,到万历朝前期。大同?阳高守口堡。李文艺摄洪武四年(年),明代大同都指挥使耿忠向朝廷奏请修筑大同城池,得到准许。《明太祖实录》洪武四年二月条目下记载:“忠又请以蔚、忻、崞三处民丁与军士协力修浚大同城堑。从之。”就是说,洪武四年起,耿忠就开始主持修筑大同城池了。《大同府志》卷二《城池堡附》中记载:“大同府城,洪武五年大将军徐达因旧土城南之半增筑。”洪武五年(),明朝对逃往北方草原的蒙古势力进行了第二次北伐,此战中大将军徐达兵败退至汉长城以南“敛兵守塞”,驻扎大同达半年以上,主持了大同城的修筑。此后,明朝在此地逐步增设卫所。到洪武三十一年,山西行都司内的卫所接近30个。永乐元年(年),大同开始称镇,设镇守为最高军事长官,节制各卫。此后由于明军与蒙古军在此地冲突不断,永乐年间修筑了大量的屯堡,到明正德朝时期(—),大同计有屯堡座,其中多数为民屯。真正可以称作明代长城的军事工程修筑始于成化九年,在延绥总督余子俊的主持下,修筑了东西长一千七百余里的“边墙”。此项工程到成化十年()完工,东起清水营紫城寨,西至宁夏花马池营界牌止。共修筑边墙东西长一千七百七十里一百二十三步,守护壕墙崖寨八百一十九座,守护壕墙小墩七十八座,边墩一十五座。修筑工程之浩大,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此后蒙古势力对延绥地区的掳掠减少,成化十八年()六月,蒙古一部侵入延绥河西清水营等处,进入长城内的蒙古军队如同笼中困兽,被分割击败,明军大获全胜。《明宪宗实录》记载:“是役也,斩获最多。盖由尚书余子俊铲削边墙故也”。至此,修筑边墙(长城)开始成为明朝的一项国策。嘉靖间年,蒙古吉囊、俺达两部兴起,成为明朝的劲敌。此时,大同镇的大边、二边“俱失守,弃为虏地”。大同镇城已经缺乏纵深防御,构筑新的防御体系迫在眉睫。嘉靖十八年,宏赐五堡与其北边的长城建成,大同镇城的防御得到加强。宏赐五堡后来便被称作“边墙五堡”或“内五堡”。嘉靖二十二年筑靖虏、破虏、灭虏、威虏、宁虏五堡,二十三年筑破胡、残胡、杀胡、威胡、败胡、阻胡、拒胡、灭胡和迎恩九堡。堡的北面同样修筑长城,由各堡驻守军士分段防守。嘉靖二十五年(),修筑了大同东路从阳和开山口起,至新平堡平远头之间的长城。嘉靖二十四年()于宏赐五堡之北添设镇羌、助马、拒墙、拒门“塞外四堡”,与宏赐五堡形成内外二重防御之势。嘉靖二十五年增筑保安堡,嘉靖二十七年增筑得胜堡。嘉靖二十八年修筑了大同外边长城,该段长城呈“偃月形”,也被称为“大同外塞”。嘉靖三十六年()冬至嘉靖三十七年()夏,在右玉地区续修了牛心堡、云冈堡、云西堡、云阳堡、黄土堡、红土堡等9堡。至此,明朝大同镇中后期的大边长城和军堡群落基本形成,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长城防御体系。大同市长城资源现状大同的长城资源整体所跨的朝代较多,现存的主要是明代长城。大同镇作为当时的九边重镇之一,承担着拱卫京都的屏障作用,管辖着东起镇口台(今山西天镇东北),西至角山(今山西偏关东北)的长城防御区。明长城分外长城和内长城,如今的大同市居于内外长城之间,主要有城区、南郊区长城,东部与大同县、南部与怀仁市、西部与左云县、北部与新荣区相接,行政区划线大部分以长城为界。大同?左云摩天岭。袁建琴摄大同的长城资源具体分布于天镇县、阳高县、新荣区、左云县、浑源县、灵丘县、广灵县7个县区,基本走向为:从元墩向西,经镇川口,抵达宏赐堡,然后分为两条线。第一条线为主体部分长城,从宏赐堡向北,经河东窑、饮马河,而后向西至镇羌堡;再由镇羌堡经拒墙口、据门口、助马口,至十三边;由十三边向南,至砖楼沟继续向南,出大同后进入左云县地界。第二条线由宏赐堡向西,经新荣、破鲁堡,至吴施窑村进入左云县地界。根据《中国长城保护规划·山西省长城保护规划(-)》,位于大同市行政区划内的长城资源共计处,其中长城墙体段,总长.千米,关堡座,单体建筑座,相关遗存10处。其中,汉长城32段、北魏长城5段、北齐长城56段,长.05千米;明长城段,长.千米。长城建筑多因地取材,由元墩-镇川口-宏赐堡段的长城,皆由黄土夯筑而成,墙体十分坚固,人为破坏的部分较少,至今保存较为完好,城墙高5米以上,是大同市内明长城较为突出的地段。登上古城墙俯瞰崇山峻岭,一览内外堡墩烽堠,是为边塞旅游的绝佳地段之一。宏赐堡向北至镇羌堡段的长城,基本沿饮马河东岸一线,自然毁坏坍塌的情况较为严重,中间形成了许多距离较长的缺口。横跨饮马河的长城建筑,由于常年被河水冲刷,至今已完全消失,无遗迹存留。镇羌堡的长城多为砖包长城,如今许多堡砖也因长年累月的风雨侵蚀及人为原因而遭部分破坏。得胜堡是大同镇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隘,起初也由黄土夯筑而成,万历二年在土筑外面用长城砖包起来,形成砖包长城。大同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在今年3月9日召开的山西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安排部署会上,新一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山西方案”出炉。山西将以核心展示园建设为龙头,推出一批重点项目。大同将重点推动大同市长城博物馆、李二口长城展示利用工程和得胜堡群游客服务中心等22个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实施新平堡镇虏门抢险加固工程、明长城宁鲁堡—八台子段抢险加固工程等8个长城修复保护项目。其中,得胜堡群—大同镇城核心展示园今年将重点打造“一中心一驿站一标识两展馆”,持续推进得胜堡群长城文化旅游区游客服务中心、木兰驿站、得胜堡民族碰撞和融合展厅项目建设,谋划推动得胜堡群万里茶道展览馆项目落地;平型关核心展示园将谋划储备牛帮口长城修缮,平型关长城观光步道、平型关大捷景区游客中心和长城驿站建设等6个重点项目,实施铜碌崖长城敌台保护项目,建设平型关(小寨)非遗文化产业园区。大同?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樊一梅摄同时,“长城+”融合发展大文章成为重头戏之一。大同将培育一批“长城+”精品工程。“长城+康养”方面,将加快唐河大峡谷、汤头温泉、云起生态旅游度假区、山水白羊、黄经世家中医康养愈园5个省级文旅康养示范区建设;“长城+农业”方面,将继续推动长城沿线彩化农业、景观农业工程,种植油菜花、高粱、向日葵等观赏农作物1万亩,靓化长城景色;“长城+民宿”方面,将加快云州区隐居乡里(贺店)高端民宿、于家寨帐篷酒店项目和10个高端民宿小院项目建设;“长城+文创”方面,将加快推进魏都数字商品产业园、旅游商品购物中心项目建设,打造一站式“大同好礼”销售平台;“长城+景区”方面,将全力打造云冈和恒山、古城、长城、平型关“1+4+N”龙头景区体系,加大长城沿线精品景区开发力度,打造摩天岭、得胜堡、水神堂等7个3A级旅游景区;“长城+数字”方面,将加快大同古城南瓮城文旅元宇宙体验仓项目落地等。我们欣喜地看到大同在长城保护、传承、利用方面的精心规划与创新创意,期待这些重点项目与融合发展规划的扎实推进,让“山西方案”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画卷。(董耀会/文)董耀会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河北地质大学长城研究院院长,燕山大学中国长城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教授,《中国长城志》总主编
上一篇文章: 小小灵芝撑起农民致富伞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