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灵丘觉山寺,龙诚和尚的传说
大同灵丘县城东南30华里处,峰峦叠秀,唐水环绕,中有古寺名觉山。据县志记载,北魏太和7年(公元),孝文帝巡行至此,其母哭于山陵,绝膳三日不辍声。文帝性笃仁孝,思答母恩,遂颁帑金,建广刹,赐额曰觉山寺,招集方外禅衲余众。至辽大安5年(公元年),适镇国大王行猎至此,见寺宇摧毁,还朝后奏请皇帝道宗,旨敕下重修,赐钱10万缗,革故鼎新,重辉梵刹,更赐山田五处,计余顷,为岁时寺众香火瞻养之资。地之兴复,大异旧时,魏峨踞一方之胜。延至明末,逢大地震,庙宇摧毁,除砖塔屹立外,遗址故墟,杳莫可寻。现存觉山寺为清光绪11年(公元年)修建,主事人为龙诚和尚。至今民间仍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传奇故事。有人给他总结了这样四句话,凡出之言无不超凡绝俗,凡作之事无不惊天动地。问祸福求方药无处不应,施文偈与书画无人不欢。龙诚原名王九龄,灵丘县沙涧村人。生于清同治2年(),卒于民国16年(),是觉山寺的方丈和尚。王九龄自幼家境贫寒,其父王珍终生务农,靠几亩薄地维生。由于父母多病,他过早地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成长为一个勤劳的农民。清苦的生活和繁重的劳动,使王九龄经受了锻炼,养成了热爱劳动、生活俭朴、孝顺父母、与人为善.忠厚朴实等许多优良品质。每年冬春的农闲季节,他还打柴卖柴,以弥补生活的不足。据说在九龄20岁那年冬季的一天,他在山上打柴。突然从南面来了一个白胡子老汉,劝他不要回家,留下修庙。九龄立即谢绝了这个请求,说家内有老父老母无人照顾,他走了,父母就得冻饿而死。再说,修庙要用钱,一家人的生活还顾不过来,怎能有钱去修庙?老者说,修庙不用你家的钱,只用你这个人,至于二老的生活问题,由我负责。硬是留他修庙。王九龄看推辞不过,便说,我先把这捆柴背回去卖了,给老人买点药,安排好了再来。这才摆脱了老汉的纠缠。传说这位白胡子老汉是贵佛,法名海音(南海观世音菩萨的简称)。他来到灵丘要寻找一位合适的人整修觉山寺,找来找去,最后选中了王九龄。九龄回家后,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和爹娘说了。两位老人十分纳闷:山里哪来的白胡子老汉,莫非遇到了神仙?他们想起了一个迷语,三块砖,盖个庙,里边住个白老道。大概这白胡子老汉便是白老道,让给他盖房子。于是吩咐儿子说,你明天再去,拿上三块砖,搭个楼楼,带上香纸、供菜、磕磕头。依照父母的吩咐,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起身,到山上砍柴,并且搭砖垒楼,焚香烧纸,长揖跪拜。之后,准备背柴回家。正在这时,白胡子老汉又出现在他的面前,并且嗔怪地问道:我昨天和你说的话你忘了?没忘,九龄指了指刚搭起的小楼楼说:那不是,己经盖上了。老汉看了看小楼楼,不满地说:那不行,要盖琉璃的,还要殿、楼、亭、阁一应俱全,怎能拿三块砖来应付?最后,白胡子老汉终于说服了王九龄,托贵佛之名,剃度出家觉山寺。当时的觉山寺碑倒房塌,佛像残缺,一片破败景象。王九龄到这里后,一方面修身养性,讲经说法,而且勤学苦练,成为一个多才多智,能文善武的人;一方面四处化缘,广聚资财,一心扑在整修寺院上。人们称赞他是:常守废寺不知有家,日受勤劳不知有身,一心奉佛遇人说法,日日如是不知疲倦。为了修寺院不知吃了多少苦。有一年,他买走了东河南边的一棵大树修庙,可谁知这棵树正被县长穆长春看中,于是对王九龄怀恨在心,企图整治他。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穆长春借故自己不信善道,不明佛意,说觉山寺和尚修寺院此非正化,必邪惑人!于是派出捕快,缉拿九龄。九龄被追赶到翅儿崖畔,眼看走投无路,便纵身跳到崖下。几十丈高的翅儿崖,人跳下去还能有活命?捕快准备下去看个究竟,好回去交差。可是,当他们绕过山梁走到山下一看,九龄雄赳赳地站在那里,没有一点跌伤的样子。于是,又是紧张的追捕。这一次,九龄又跳到一眼十八丈深的水井里。捕快以为这么深的井,人跳下去不是淹死也得摔死,反正不得一活。为了做得更合适些,他们搬来若干大石头丢到井里,要再来一个砸死。就在这时,那些善男信女们跪下一片,央求捕快不要再往下丢石头,并祈祷九龄上来。说话间,九龄忽地一下从井口跳了出来。众人惊视,但见他衣帽整洁,点水未沾。两名捕快见状也傻了眼,慌忙跪下说,您本领超群,非凡夫俗子可以比拟,我们也不缉拿您了。不过还是请您跟我们到衙门走一趟,不然我们交不了差,连饭碗子也会丢掉的。九龄听他们这样说,便痛痛快快地来到县衙门。在大堂上,县官对他严刑拷打,所有刑具无所不用。九龄的父亲为了保护他也跟着来了,结果被县官按同罪论处,折磨致死。可所有刑罚,没有使九龄折服。县官无奈,只好把九龄押往大同府,并且提前买通该府官员,密谋了个既定方针:九龄一到,设法整死。王九龄来到大同府,狱卒先给了他一碗白开水喝,可水里边暗暗放了不少砒霜。此时,正赶上九龄口渴异常,便拿起碗,咕嘟咕嘟一气喝下。狱卒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把他打入死牢,等待断气。谁知九龄喝了砒霜水,不仅未被毒死,反觉精神爽快。府官得知,暗暗惊奇,又生出一法,让他坐铁椅子。这铁椅子下边烧火,椅面通红,九龄尘上后却丝纹不动,且眯着眼念起经来。府里的大小官员见状,惊恐异常。于是,急急下令,无罪释放,并允许他化缘修庙。王九龄出狱后,继续坚持修庙。他看到本县地薄财寡,恐难成大局,便带徒弟龙聚、翔钰等到外地募化。他们赤脚摇铃、风餐露宿,萍足不定,云游四方,先后到达河北,北平、江苏、四川等很多地方,终于集金万余。王九龄殚精竭虑,惨淡经营,整整付出二十余年的辛苦,终于修成包括大雄宝殿、弥勒殿在内的正殿、配殿、过殿、钟鼓楼、梆点楼、藏经楼、碑、亭、阁、方丈室,合计院落十余处,房一百三十余间,占地十亩四分。开光时人多做不迭饭,九龄把自己的指头当腊点着,人们光顾围观,才给做饭拉开空子,蒸出24石黄米的糕。寺宇修成后,他成为觉山寺的方丈和尚,法名龙诚,字风琳,号孝禅。
上一篇文章: 南松北柏秩不乱,大同灵丘邓峰寺龙山大先 下一篇文章: 山西省曲协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走进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