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灵丘县踢毽子宣传视频

灵丘快乐毽球

大同灵丘县千人毽球展演活动视频

 踢毽子这项活动在我国民间早有流转,但是,作为一地风俗的,却并不多见。 

 山西省的灵丘县,踢毽子的活动却颇为盛行,灵丘县的踢毽子已经成为当地民间的一项传统的体育活动。县内有这样的民谣:“杨柳青,放空钟(空竹),杨柳死,踢毽子”。由此可见,这项体育活动在灵丘县的民间很普及,而且是冬季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我国的踢毽子始于何时,无从考究,但在汉代时就已经流行了。唐代释道宣《高僧传?佛陀禅师》中记载:在五世纪末,北魏有个和尚佛陀禅师,在路过洛阳天街时,见十二岁的少年慧光在井栏上踢毽子,一连五百,众人围观欢呼。在汉代的画像艺术中就已有踢毽子的形象,可见踢毽子的活动早在两千年前就盛行了。 

 灵丘县的踢毽子活动始于何时,无从考究。但是,灵丘县是个古老的县份,这个县的县名就是由于在县城内埋有春秋战国时期的赵国国君,“胡服骑射”的国王赵武灵王的骨殖,存有赵武灵王的坟丘而得名。在这个古老的县份里,传统的踢毽子活动的历史一定也是很久远的。

  作为民间冬季体育活动,踢毽子可以使腿、脚、臂、腕、手、眼等身体各部位得到锻炼,增强人的体质。毽子分毽铊和毽羽两部分,毽铊多用铜钱或圆形的铅锡、铁片制成,毽羽多用翎毛、鸡毛、羊皮制成。踢毽子的套数已多达十七种,踢、把、丁、拐、鼓(过海)、拦子(拖抢)、站、端、骗、二板、漏窟、顶灯、点灯、翻终、开弓等。踢毽子活动的优越性还在于这是一种全身运动,需要场地不大,室内、室外均可进行,运动量还相当大。而且毽子的制作简便易行,不需要花多少钱。踢毽子活动,不分男、女、老、幼皆可进行。   

冬季来临,在灵丘县境内便可看到青少年结伴成群,在校园内,街巷里,场院里踢起毽子来,他们一边比谁踢得次数最多,一边看谁踢得花样最多,活泼而又愉快的欢声笑语在青少年中朗朗升起。踢毽子,在冬季其它体育活动不易开展的情况下,这种民间体育活动会独占鳌头。   

踢毽子活动,除春冬季外,其它季节也是随时可以进行的。只不过,在灵丘县境内作为民间风俗流传甚为广泛。

 灵丘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东与河北涞源、蔚县接壤,南与阜平交界,西与繁峙、浑源毗邻,北与广灵相连。总面积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87.6%。

  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间较平缓。全县海拔~米,最高的太白维山,海拔米。境内有赵北河、唐河、上宅河、冉庄河、独峪河等。

  灵丘县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6.9℃,无霜期均天,降水量毫米。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谷子、黍子、山药蛋、莜麦、豆类为主。灵丘境内群山连绵,沟壑纵横,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主要有金、银、铜、铁等10多种金属矿和煤、磷、硫、石棉、珍珠岩、花岗石、大理石等20多种非金属矿。非金属矿尤以花岗石、大理石、石棉、珍珠岩储量为最多最好。花岗石主要有贵纪红(G)、桔红(G)、麻点白、绿黑花等多种花色品种,色泽艳丽、质地优良,可与意大利、印度等国家的名贵花岗石媲美。

  灵丘县旅游资源有坐落于县城南约5公里的觉山寺,始建于北魏(距今约年),砖砌结构,高13层,造型精美,属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型关战役遗址是闻名中外的革命旅游圣地。赵武灵王墓自古为文人壮士凭吊、幽思怀古之地。还有香炉石、花塔、九老沟等自然旅游景点和南、北山天然狩猎场。

点击“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0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