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了就兜着走的山西美食1

#我的家乡味#

每一样美食都承载着自己独有的使命和责任,但无论是怎样的结果,那种带给人味蕾上的感受和融进人骨子里的那份情感,都为山西的美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下面说说几种山西美食。

荞麦通常做捻疙瘩(也叫猫耳朵),我爱吃面条,作为山西人,这似乎没什么可说的。各省份的人都吃面,但能达到山西人的痴迷程度者,极少。在农村,当地主要农作物是谷子和玉米,但每家都会种莜麦和荞麦。

捻疙瘩,和面要干一点,搓成大拇指粗的条状,掐一截下来,放在左手,右手摁住使劲捻成一个胖胖的枣核型的卷儿,顺势丢到盆里。荞面疙瘩通常配酸菜吃,酸菜用油加辣椒花椒葱花炝锅后烹炒,再舀几大勺酸汤进去熬。汤要多,漂着油花和葱花,最好再来点芫荽,疙瘩吃起来格外有劲和味道。

灵丘熏鸡,作为山西省灵丘县的传统名菜,灵丘熏鸡已有多年的历史,回溯历史,探究美食,美好的食物经过历史的洗礼,总能让人垂涎三尺,灵丘熏鸡的制作工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因为烹制加工时需要加入多种中药,以药入食,以药养食,这种熏鸡便具有了益脾健胃、补虚理气、养精安神的效用,食用时,刀工的手法也很有讲究,需要先把鸡从中间切为左右两半,然后再把前脯、后腿切成细条,腿和翅还要剁成小块,且吃时趁热,不走油,不跑味,美味至极。太原府的半炉鸡即由此熏鸡发展而成。

“面中一点醋,醇香味道足”“家中二两醋,不用去药铺”“总在山西住,哪能不爱醋”。山西人喜欢吃醋是出了名的。山西人无论走到哪里,醋总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调味品。

临汾熏醋以优质高粱为原料,选取春夏秋三季制粬,制粬时采用传统的人工踩制,因为每一滴醋都是人工的辛勤劳作,故醋之熏香浓厚,至今太原东湖、宁化府的醋类里,还保留着这一熏醋的制作工艺,促使着更多的匠人将尧地醋味的远古遗风继往开来。

“河捞”,索性叫莜面河捞吧。在寿阳,或许山西很多地方,家里有一个“河捞床”是很压箱底的。过去的河捞床都是木质,高大,架在火塘的锅口上方,把和好的面抓一团放到床的圆筒里(底部是穿了密密麻麻圆孔的铁铛),就像蒸汽机的缸一样,把链接在杠杆上的活塞使劲向下顶,面就从细孔里流出落到锅中。假如你臂力足够大,面可以和硬点,口感绝佳。夏季,莜面河捞凉拌是更好的选择,加黄瓜丝、醋、盐。

熏鸽,也是山西四熏的代表。更是旧时晋商招待客商政要的上等庄菜。“庄菜”是指源于晋中地区的富商巨贾、钱庄票号等,专供自己享用的菜肴通称。“庄菜”的厨师是从各地聘请来的名厨,用来伺候东家、掌柜以及接待业务关系较为密切的往来客商,烹制的菜肴极为讲究,用料也极为考究,制作精细,注重养生保健,是晋菜传统菜肴中不可多得的精华,而晋中太谷的熏鸽便是庄菜的典型代表。

焖面,必须用豆角,可加入土豆块顺白菜,也有用肉丝的。面切好,用粉敷着,铁锅内红油,加花椒,葱姜蒜爆炒,上豆角,加黑酱,盐醋,再加长白菜与土豆块,翻炒片刻后加水,要适量,然后把面条一层层搁在菜上面,加盖焖,焖熟后菜与面条铲匀,便可以享用了。

过水面,很多人喜欢在夏天吃面时过水,这样面条更紧致,但真正的好面是无需过水的,其体质本身就强劲有力,未过水的面条与臊子更能融为一体,相互浸润,带来更好的体验。

每个人心底都住着一样家乡美食,就像四季轮回里的植物,到了一定的季节,便开始抽芽苏醒,蠢蠢欲动,过年了,回家吃起来了。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09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