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传统戏曲剧种灵丘罗罗腔
灵丘罗罗腔是盛行于山西省灵丘县的传统戏曲剧种,它由弋阳腔演化而来,兴盛于清代乾隆年间,清末至民国时期渐呈衰颓之势。灵丘罗罗腔由一人在前台演唱,众人在后台帮腔,和之以罗罗哟哟之声,罗罗腔之名即由此而来。
大约在清中叶,罗罗腔从河北传入山西晋北,受外地风土人情、欣赏习气、言语音调的影响,在剧目唱腔等方面发作了很大变化,唱腔念白都带有浓厚的晋北风味,扮演更富中央特征,从而成爲山西一个共同的戏曲剧种,在外地遭到群众的欢送,并常常作爲敬神戏、还愿戏等上演。外地盛行着一句话:弦、罗、赛、梆,敬神相当。其中的罗即指罗罗腔。
灵丘罗罗腔爲理解戏曲传统、看法戏曲开展变化的规律提供了活生生的资料。陈旧的罗罗腔在古代社会堕入了生活的窘境,由于资金缺乏,上演市场萎缩,演员纷繁流失,年成立的灵丘县罗罗腔剧团是仅存的一个专业上演集团。曾经到了抢救、维护这一珍贵剧种的紧要关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