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自己工资帮群众贷款脱贫要给这个书记点
带头用个人工资作担保,解决扶贫资金难题;起早贪黑推进扶贫移民搬迁,规划配套产业,让农民搬得出,稳得住。大同灵丘县东河南镇党委书记张进明,让东河南镇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这几天,灵丘县东河南镇古之河村南边的千亩扶贫蔬菜基地里,天宇瓜菜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正忙着打包蔬菜。
灵丘县天宇瓜菜专业合作社社员刘美云:
现在打包这个蔬菜是准备给北京送的,无农药无化肥。
别看现在有机蔬菜已经卖到了北京,可蔬菜产业的发展却离不开镇党委书记张进明。一年前,这个项目险些因为万元的资金缺口,连蔬菜秧苗都种不下去。
灵丘县东河南镇千亩扶贫蔬菜基地项目负责人李福:
如果当时这个款到不了位,不要说种菜,种粮食玉米,都误了农时了。
俗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就在大家为资金问题焦急无计的时候,张进明了解到,用个人工资做抵押能够在最短时间拿到贷款。于是他召开党委会议,动员班子成员用工资作担保向银行贷款。
灵丘县东河南镇党委书记张进明:
工资抵押,这风险太大,很多班子成员很有顾虑,在这种情况下,我带头,我说我首先第一个作担保人,然后跟着是镇长、分管扶贫的副镇长、纪委书记、副书记,大家都来了,没有一个打退堂鼓。
班子带头人的担当,让大家深受感动,最终张进明和其他7名镇干部每人担保25万元,贷款万元,解决了燃眉之急。
灵丘县东河南镇党委书记张进明:
万是个大数字,当时真是担心要是上面的扶持资金下不来,就意味着我们三五年的工资就抵押到银行,让银行扣除了,但是后来农民努力,天公作美,蔬菜丰产,政策也支持,资金也到位了。
靠着这项蔬菜产业,现在多名在基地务工的农民,每年光打工就能收入1万多元,还有户贫困户通过入股合作社每年每户可以领到元分红。
灵丘县东河南镇贫困户孙荣芳:
(分红)分了一千多,还有打工挣个七八千,挣小一万呢。
如今这里的温室大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聚宝棚”。可在东河南镇还有不少村庄地处大山深处,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为了从根子上脱贫,张进明和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多次经过调研、走访、考察,决定首先对生产生活条件最差的自然村实施异地搬迁,在平型关景区建设移民新村。
灵丘县含水村村民陈焕:
为俺们移民搬迁村真辛苦,连晌搭黑,半夜十来点啦还在工地,还要去旧村做(群众)工作。
建设期间,张进明和施工队伍昼夜奋战在工地,解决施工遇到的挡手问题。仅用27天,多平方米的移民新村主体工程就实现封顶。
作为镇党委班子一把手,张进明以共产党员的担当带领当地干部和群众拔穷根、挪穷窝,促进了东河南镇脱贫攻坚工作的扎实推进。东河南镇的贫困人口从年的户人减少到66户人,贫困发生率由当年的15.34%下降到0.45%。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