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消除寂寞无聊,大同灵丘县赶常帮骡子
基本情况
灵丘罗罗腔是山西省灵丘县的传统戏剧。灵丘罗罗腔是流行于山西省灵丘县及其周边地域的汉族戏曲稀有剧种之一,它历史悠久,形态古老,承载着历史的呼吸,承袭着明清以来中国戏剧的血脉,因为由一人在前台演唱,众人在后台帮腔,和之以罗罗哟哟之声,罗罗腔之名即由此而来。年,罗罗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发展源流
来自民间的传说
据老辈人说,很早以前它先有几个赶常帮骡的人始创。当时交通不发达,灵丘人运出进入的物流方式主要是靠骡子驮,灵丘人称这种骡子为常帮骡子,称跟夫为“赶常帮骡子的”。赶常帮骡子的人们走京逛县,四处走动,见多识广。
明末清初,正值我国戏曲声腔复杂多变,各种地方戏风起云涌的时期,观赏戏剧是高级文化享受,也是一种时尚。一些好听易记的唱腔音调最容易为有一定音乐天赋的人所接受。赶常帮骡子的人为消除行途的寂寞和空聊,便经常哼唱,日久天长,略有规格,灵丘特色的莜麦腔、玉米调一调和韵律,便形成了一种比较固定的唱腔。
因由赶常帮骡子的人创作而成,外地人听来又侉声侉气的,故称“侉骡腔”、“骡骡腔”,后称罗罗腔。但这只是民间传说而已,并没有准确的史料记载
罗罗腔于明末清初由弋阳腔衍变而成其根据是:古代弋阳腔是一个人在前台歌唱、后场众人和声以帮腔,灵丘罗罗腔原也是一人前台演唱,众人后台帮合,和以“罗罗约约”之声音,与古代弋阳腔的唱法一致,据清朝康熙年间,戏剧家刘廷玑在《在园杂记》中记载:“近今且变弋阳腔为四平腔、京腔、卫腔,甚至等而下之为梆子腔、乱弹腔、巫娘腔、唢呐腔、罗罗腔矣,愈趋愈卑,新奇迭出,终以昆腔为正音。”由此可见,罗罗腔是由弋阳腔演变而来的,其形成年代起码是在康熙年间以前,甚至在明代末年就有了雏形的罗罗腔。所以说灵丘罗罗腔是由弋阳腔演变而来。
发展状况
清代中叶,特别是清乾隆至嘉庆年间,罗罗腔有很大的发展,这时官方、民间,南北剧坛都有罗罗腔的声音。罗罗腔更加通俗化、民间化。
清末,罗罗腔渐呈衰势,其主要原因是:罗罗腔与众多的新兴地方剧种在艺术竞争中,自己没有强硬的班社,也未曾涌现出有名望的演员,其唱腔中的优秀部分被京剧、梆子戏、柳子戏等诸多地方剧种所吸收、融化,而自己却没有从姊妹剧中吸纳更多的东西,在艺术的求新求变中过分趋于保守,因而活动范围逐渐缩小,从城镇退到村寨,从平川退向山区。到19世纪60年代,罗罗腔的流布范围只剩下河北省唐县、阜平县和山西省的灵丘县、浑源县、应县、繁峙县等一小片天地了。
民国年间,所剩无几的罗罗腔流布地区是梆子戏的天下,罗罗腔的演出活动更是举步维艰,罗罗腔除在庙戏、愿戏中有习惯性演出外,其他演出就比较少了,而罗罗腔艺人们为了糊口,常与“丝弦”、“老调”、“弦子腔”等北方弦索系统的剧种合台演出,逐渐地融到了其他剧种中去。艺人的大量流失,也是罗罗腔难振昔日雄风的原因之一。
年,日本侵略中国,罗罗腔流布地区战火纷飞,罗罗腔遂绝迹于舞台近二十多年。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执行“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灵丘县地方政府,对罗罗腔这一古老剧种进行了大力的扶持和恢复工作。
年,灵丘县招收了罗罗腔学员四十多人。年,正式成立了专业性罗罗腔演出团体——灵丘县罗罗腔剧团、并抽调戏曲工作者多人,对罗罗腔的传统唱腔和剧目进行了挖掘、整理,精排了《小二姐做梦》、《打鸟》、《审土地》、《描金柜》等大小不同的几个较优秀的传统剧目。鉴于罗罗腔的唱腔音乐明快、活泼,说唱性强,适于表现生活小戏和现代剧目,因此,剧团从年开始,陆续排演了《夺印》、《赤叶河》、《塞上新图》、《两块六》、《小二黑结婚》等多部现代戏,多次参加了山西省戏剧调演,较好地保留了这一古老剧种。
现今,大同市灵丘县的罗罗腔剧团是全国仅存的一个罗罗腔专业剧团,可算是“天下独一团”了。
经典曲目
《清风亭》剧情介绍
写薛荣妻妾不和,妾周氏生下一子,被迫抛在荒郊,被以卖豆腐为生的老人张元秀夫妻拾得,取名张继保,抚育成人。13年后,张继保在清风亭被生母周氏带走。张元秀夫妻思儿成疾,每日到清风亭盼子归来。张继保得中状元,路过清风亭小憩。张老夫妻前往相认,但张继保忘恩负义,不肯相认,把老夫妻当成乞丐,只给他们二百钱。老婆婆悲愤已极,把铜钱打在他脸上,夫妻相继碰死在亭前。张继保也被暴雷击死。
《秦香莲》后传剧情简介
陈世美因罪被包拯绳之以法,秦香莲抚育儿女成人。辽兵犯境,边关危急,其子陈春哥投军杀敌,逢辽兵与宋兵大战,春哥上前助力,杀败辽兵。元帅张驸马将春哥禀明圣上,其女紫兰敬重春哥,求父恩准与春哥结为良缘,秦香莲不准,经包拯劝导,秦香莲与皇姑冤仇化解,紫兰春哥成就美满姻缘。
《描金柜》剧情简介
明代,都察院张九成,微服到昆山县城私访,巧遇其妹张巧荣,得知妹夫在赴任途中遇害,张巧荣被水贼李子明强霸为妻。张九成访明案情,将李子明拿获处斩。水贼被诛,冤仇申报,张巧荣没有随兄回京,却坐舟逝水,飘向那晨钟暮鼓的遥远之地。
艺术成就
在近50年的演出历程中,罗罗腔剧团获得各类奖项不胜枚举。年,邓小平、彭真等中央领导在大同观看了罗罗腔剧团演出的现代小戏《二块六》,尤其是年以来,罗罗腔剧团集体、个人获奖就达50多项。
小结
罗罗腔,它既上得了大舞台展现自己的魅力,发光发彩,又能深入群众,扶贫送暖,当然,男婚女嫁时,婆家和娘家一般都要请乐手把罗罗腔的吹奏一番,以图吉庆,还有白事丧祭,家人为逝去的人的哀悼音乐,它贴近生活,已经成为了大众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方式
作者简介
刘笑影,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班学生。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图片来源:作者或网络。
指导老师:高忠严
责任编辑:张丽
图文编辑:张丽
山西师大民俗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