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历史上百大著名战役后

复台之战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军事斗争,是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成功尝试。通过这一斗争驱逐了荷兰殖民者,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因而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义。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I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这场战争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台湾的经营,开启了明郑政权对台湾的统治

郑成功收复台湾图

八里桥之战

是近代军队与封建军队的一次经典战役。英法联军当时已经经历过破仑战争锤炼,和最新克里米亚战争中的考验,兵员是义务兵投制加职业军官团。不仅装备的是配备刺刀的前燧发枪和滑膛炮。部分使用了,刚刚发明不久新的线绳火炮和线膛步枪。使用的是空心方阵和三排阵列的战列步兵线等安新战术。而八旗军是以冷热兵器混用为主的步骑混合军队,绿军装备的是少数进口和仿制的旧式滑膛枪、自制的本国鸟枪,抬枪,抬炮、劈山炮、和大刀、长矛等冷兵器。十九世纪欧洲的近代军队在面对世界各地的军队作战时,有不少压倒性的胜利的。八里桥之战,三万多清军伤亡过半而一万人的英法联军只有十二人阵亡。

牛庄之役

是中日甲午战争中的重大战役之一。光绪二十-年()二月,日军由海城分路进攻牛庄。清军徐邦道、李光久、魏光焘等部坚决抗击。提督谓桂林、邓敬财、总兵余福章壮烈牺牲,多名士兵伤亡。是役,清军敢于以弱碰强,且能重创数倍于己的日军,虽败犹荣。清军众将士慷慨激昂的作战姿态,彰显出中国人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

大沽口之战

大沽口是天津和北京的门户,重要的军事要塞。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在此3三次抗击英法联军的侵略。40年后的年,八国联军入侵,第四次攻击大沽口,再次将其攻陷。年8月1日,英法联军出动军舰30多艘和陆战队人在北塘附近顺利登陆展开第三次大沽口之战。之后英法联军从陆续攻下新河、城沽,接着从大沽炮台北侧进攻,清军在奋战后溃败,北炮台被联军攻下。之后僧格林沁以咸丰命令放弃南炮台,剩余清军撤退到天津。自此大沽口完全落入联军控制。

丰岛海战

该战役爆发背景是明治维新后,日本通过对西方军武器以及军队组建的学习,日军向中国台湾发起进攻企图吞并琉球群岛,最终的目的是吞并朝鲜以及进一步略中国。年,朝鲜内部发生东学党起义,并且向清政府发出求援,当时的清政府派兵进驻牙山,日本则趁机向朝鲜发兵。因为朝鲜政府与东学党达成协议,所以援助行动结束,清政府在军的同时求日军撤退,但是到了日军的拒绝,随后日军向清军发起突袭,丰岛海战由此打响。丰岛海战的结果是清军失败、撤退。丰岛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导火索,该战役结束后不久,中日两国正式开战。

平壤之战

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于年9月15日在朝鲜平安道首府平城进行,是日本驱逐清朝在朝鲜的势力的决定性作战。年9月初,日军开始向平城推进,参战部队共余人,清军防御部队约为人,清政府虽从各处抽调兵马前往平壤,然除总兵吕本元马队两于9月13日抵义州外,余皆迟缘而未入朝鲜国境。日军至9月15日完成部署,随即展开进攻,经过一整日激战,清军在船桥里击退日军,日军则攻下平北边的战略要地玄武门和牡丹台,其后清军抛弃辎仓惶撤退,撤退途中屡道日军伏击,撤退后又没有可以依托的防御支撑点,伤亡惨重。至9月24日,清军全部退回中国境内,日军大获全胜。

黄海海战

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大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共损失5艘战舰,日本联合舰队多艘战舰重创,但未沉一舰。北洋舰队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辽东战役

甲午战争时期日中陆军在天辽河以东进行的一系列战斗。辽东半岛面临黄海,又与山东半岛遥相对,共扼渤海海峡,形成护卫京津的门户,也是从海上进入清朝政权发地东北的唯通道。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年10月24日,山县有朋领日本敌军近3万人进犯鸭绿江防线,选择清军的左和中路为突破口,发起了辽东战役。辽东战役是中日双方在中国境内爆发的大规模陆战,包括鸭绿江江防之战、金旅之战、辽阳东路之战、辽阳南路与规海城之战、田庄台大战等,战役历时五个月,一到年3月9日,波及辽东大部分地区。清军防线被日军击破,导致辽东丧于敌手。

崖山之战

年,宋朝军队与古军队在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战争的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灭亡。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少帝赵鼻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此次战役之后,赵宋皇朝的陨落,同时也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I使元最终统一整个中国。中国第一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

山海关大战

年四月,清末政王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大顺军的重要战役。此战的胜利,开启清朝入主中原,征服南明政府与大顺、大西等政权,建立在全国的统治。此战,李自成大顺军对清军入关助战无准省,同时缺乏对清军骑兵作战的经验,终为清军所乘,精锐透受重创,未能再起。清军乘势占领北京,取得全国政权。

明保卫京师之战

道遇土木惨败,十月十日瓦刺军抵北京城下,列阵西直门外,把明英宗放在胜门外空房内。十三日,于谦、石亨军与瓦刺军战于铺胜门外,瓦刺军大败。随后又转战至西门进攻明军,也被明军击退。瓦刺军不甘失败,又在彰义门组织进攻,明军佯装失利,瓦刺军追到土城,被伏在民居内的明军火枪手阻击,死伤无数,不得推进。加上天地冻,京师外围守军的奋力抵抗,到十-月八日,瓦刺军退出塞外,京师解严。京师保卫战的胜利,不仅加强了京师部队的战斗力,组成了-支战斗力较强的机动兵力,使瓦刺军不敢窥视京师;而且还促进了边防设,收了许多要塞和重镇。

白登之战

公元前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的事件。公元前年,韩王信在大同地区造反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迎击匈奴,先在铜辊(今山西沁县)告捷,后来又乘胜追击,至楼烦(今山西宁武)一带。时值寒冬天气,天降大雪,刘邦不顾前哨探军刘敬的劝解阻拦,轻敌冒进,追到大同平城,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达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队断绝了联系。后来,刘邦采用陈平之计才得以脱险。

汉中之战

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年)五月结束,战争持近两年之久。交战双方主帅分别为刘备、操。刘备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曹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邰、徐晃、郭淮等。此战刘备占据汉中,领土得到扩张,进而称王。

南郡之战

是赤壁之战后,孙刘联盟为夺取南郡与军展开的战役。此战由建安十3三年(年)开始至建安十四年(年)结束,战斗时间将近一年。交战方联盟军以周瑜、刘备为主帅,参战将领有程普、关羽、甘宁、凌统、吕蒙等,军以仁为主帅,参战将领有徐晃、文聘、李通、乐进等。此战以孙刘联盟军的胜利而告终。

潼关之战

是汉献帝建安十六年,丞相操击破马超、韩遂等关中联军的作战。当时操在南方战线失利,所以决定向凉州拓展。马超、韩遂等受消息影响,起兵抵抗,在关中关、渭南与军发生大战,最后操用计取胜,压制关中。渭南之战是-场讲求深谋远略,灵活用兵以智取胜的精彩战役。操在此战将关中数个拥兵自的军团打败,令他们不能结合反抗,大大削弱了他们的势力。后来,曹操进一步收降杨秋,派夏侯,南镇守长安,与徐晃、张部等平定韩遂,虽然马超仍然不断聚众起兵,但都被侯渊镇压下去,最后只有逃往汉中张处为客将。

宁锦之战

年明与后金的战争中,明辽东巡抚袁崇焕等军击退后金大汗皇太极围攻锦州、宁远的作战。年五月,.太极亲率后金军围锦州,攻宁远。袁崇焕等率众固守,城得保全。五月十一日,后金军直抵锦州,四面合围。巡抚崇焕以宁远兵不可动,选精骑四千,令尤世禄、祖大寿统率,绕道后金军后,再道水师东出相牵制,尤世禄、祖大寿等将要出动时,后金军已抵达宁远城下。崇焕与中官刘应坤、副使毕自肃将士登陴守战,列内,用大炮轰击后金军。而尤世禄、祖大寿等大战城外,士卒多战死,仍力战不退。后金军于是解宁远围,增兵攻锦州,后士卒损伤无数,锦州终不可破。六月五日,后金撤军。史称“宁锦大捷”。

松锦大战

公元年至年的这一场大战时明清双方在关外的最后一次战略决战。明朝在国内被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搞得焦头烂额的情况下,财政都入不敷出了,还把所有的精锐都派出关外,把抵抗外敌放在首位,不结果如何,还是要为崇祯点个赞。松锦战场上皇太极棋高筹,出奇兵断了明军粮道,除马科、王朴、吴三桂等跑得比较快逃出来外,其余人等全被包園在锦州被歼,明军大败。这一战的后果是明朝军队彻底失去了和清军正面叫板的资格,整个关外的宁、锦都丢失,防线退到山海关-线,再加上最后的精锐部队都丢没了,国内局面也失控,崇祯朝其实从这个时候就算灭亡了。

江阴血战

年5月28日,在明朝将领吴三桂带领下,10多万清朝八旗精锐浩浩荡荡地通过山海关,涌向中原地区。清朝八旗军队攻势如潮,所到之处,很少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倒是在位于江南的一个小县城,清军遇到激烈的抵抗。历时81天后,清军在付出死亡7.5万、战死3位王爷、18员将领的沉代价后,才占领这座不起眼的小县城。江阴全城军民抵抗清军81天,一共杀死清兵7.5万人、3位王爷、18员将领,有人战死。城破后,为了报江阴的反抗,清军城10天,直到满城杀尽,方才封刀。20余万江阴军民,仅有53名老小幸免于难。

浑河血战

天启元年发生在浑河边的场战斗,其中后金兵约数万人,明军共余人,主要军统帅;努尔哈赤、陈策、童仲换、秦民屏、秦邦屏、戚金、周敦吉等,以后金惨胜结束战斗。浑河南北大战,轻取沈阳的后金军外道逢劲敌,连续多次恶战,多次失利,险象环生,倍极艰苦。双方血战到天色将晚,八旗援兵又赶到战场!仲癸见已方援兵迟迟不至,遂与部众将士都抱成仁之心,决死回马杀向数倍于已的后军,最终除极少官兵幸免回辽阳外,陈策、童仲癸与副将威金、将领袁见龙、邓起龙、张名世、张大斗等大小将校共多人全部义无反顾、悲壮殉国。

斡难河之战

明成祖北征的战役,在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南追及本雅失里。朱棣挥军奋击,本雅失里大败,丢弃辎重牲畜渡河北逃。接着,朱棣立即移兵东攻阿台部。年,明成祖朱棣军北征。他根据鞑靼军情势,集中兵力,首先进击西走的本雅失里部。5月13日,在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南追及本雅失里。朱棣挥军奋击,本雅失里大败,丢弃辎牲畜渡河北逃。接着,朱棣立即移兵东攻阿台部。10月8日进抵斡难河东北方向的飞云,挥军过山,向阿台部进逼。朱棣乘阿台战和不定、犹豫不决之际,挥师冲鞑靼阵,大败阿台军,乘胜追击百余里。

开平之战

开平城这是元世祖忽必烈所建,是元代列立的第二座草原都城。年忽必烈在此登基被为“圣龙起飞之地。开平城成为元代百年的首都,称为上都,洪武二年常遇春和李文忠攻开平之战,一举拔掉元朝上都,使元顺帝仓皇逃窜古内地,-年后病逝。此战后,明朝修筑了开平卫,俯瞰整个北方古草原,之后虽然蒙古人偶有胜仗,但基本都是被明军追亡逐北。此战对明朝来讲,至关要。虽说徐达攻克元大都,标志元朝灭亡,但开平是元朝的上都,也是蒙古草原重要的战略要地。蒙古人败退大草原后,并未真正大伤元气,若固守开平,但是随着开平被攻破,蒙古实力日益衰落。

淞沪会战

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淞沪会战开始于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已统计死伤30万人。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

平型关大捷

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荣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该战是八路军师师长林彪率领所部,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临危出征,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忻口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山西忻口抗击日军保卫太原的中心战役。战役从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二十一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又称第十八集团军)。这次战役是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朱德、卫立煌、黄绍端副之)指挥实施得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该战役创歼敌万的纪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

娘子关战役

抗战初期中国军队为保卫太原在东娘子关地区进行的一次抗击日军战役,为太原会战重要战役之一。年10月,国民党军队在太原以北的忻口与日军会战,日军华北方面军为配合忻口方面的进攻作战,以第20师团由石家庄沿正太铁路西进,进入并陉以西要地切断山西交通,以策应第5师团作战。10月12日,驻守花山赵寿山部与日军接战。日军于13日攻取了旧关。23日,敌我双方在旧关外、核桃园附近战局成胶着状态。26日,日军反攻娘子关。29日,日军占领平定。30日,日军占领阳泉。11月2日,日军占领寿阳。如子关战役历时22日,中国军队虽顽强抵抗,但仍无法挽回败局。

台儿庄战役

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这次战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大胜利。战役由民族英雄李宗仁、白崇禧、孙连仲、汤恩伯、张自忠、田镇南、关麟征、池峰城、王铭等抗日将领指挥。

百团大战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百团大战分为3个阶段。年8月20日至年9月10日为第-阶段,中心任务是摧毁正太路交通。年9月22日至年10月上旬为第二阶段,主任务是继续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并摧毁日军深入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据点。年10月上旬到年1月24日为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反击日军的报复性“扫荡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

徐州会战

中国参战部队前后有70个师约万人,历时5个月。中国军队广大官兵英勇奋战,首先在南线将日军阻止在淮河南岸,打破其与北线日军会合的企图;继而在北线将东路日军击败于临沂地区,又将西路日军之右阻止在祥地区,粉碎日军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在台儿庄地区作战中,第五战区采取积极防御战法,以一部担任内线防御,另一部于外线作战,攻防结合,灵活机动,获得大捷。随后,最高军事当局不顾敌强我弱的总体形势,调集大军在徐州附近企图与日军决战,因而使会战在后期陷于被动。尽管如此,这次会战钳制和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中国军队以伤亡6.5万余人的代价,击毙、击伤日军2.6万余人给予日军沉重的打击。

黄土岭战役

八路军与日军在雁宿崖与黄土岭的一次战斗。战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雁宿地区展开,八路军共歼灭日军余人;第二阶段在黄土岭地区展开,共歼灭日军余人,击毙了日军精锐独立混成旅中将阿部规秀。黄土岭战斗是八路军继平型关大捷后的又一次重大胜利。阿部规秀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击毙的日军最高将领,在日本朝野引起巨大轰动,极大地振奋和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日信心。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哀叹:“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昆仑关战役

年11月15日,日本军在北海河龙门港登陆,攻占钦州、防城后,以一个师团又一个旅团的兵力于24日沿邕钦公路北犯侵占南宁。12月4日进占昆仑关,桂南会战打响。国民政府调集四个战区五个集团军的兵力参加桂南会战,以确保桂越国际交通线的安全。第三十八集团军中央军第五军奉命主攻昆仑关,12月18日凌晨战斗开始打响。12月30日第五军第三次攻克昆仑关,歼灭第21旅团余人,21旅团班长以上的军士官死亡达85%以上,击毙敌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

五原战役

击毙了日本皇族水川伊夫中将,这是继八路军于年11月,击毙日寇“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后的第二位中将,震动日本朝野。同时击毙的还有步兵联队大桥大佐、特务机关长桑原子一郎中佐等军余人,击日本士兵1余人,毙伤伪军0余人,俘虏余人,缴获各种火炮30余门、汽车50余辆、轻机枪50余挺、步枪0余支、毒气简0余个、电台2部、橡皮艇及其他军需品若干。绥军也付出沉代价,团长贾海,营长赵寿江、闫梦云、冯增波,团政治部主任冰泉及连排长30余人牺牲,共牺牲官兵人。

上高战役

(日本称“锦江作战或“阳扫荡战)是抗日战争中中方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场战役,被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称为“抗战以来精彩的一-战。年3月,驻南昌的34师团大贺茂因友邻第33师团预定要调到华北,要求33师团走前配合自己扫荡周团的中国军主力,却因两个师团严重不配合导致34师团扎进4个中国军的合围圈,是为“上高战役”。中国军队统计击日军大佐联队长滨田以下日军1余人,日军自报伤亡千余人。上高会战在政治和军事上,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大大加速了其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的正义战争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仁安羌之战

在军事上来说是一个奇迹,中国军队以少胜多,以客胜主,以寡救众,这一仗,不但表现出中国军队是有严格的训练和旺盛的士气,更表现出中国的指挥官有卓越的将才,有优高的判断能力,有超人的战术眼光,有胆大心细的断然处I。充分发扬了中国军人舍己救人和不背盟信的美德。作为中国远征军在第一次缅甸作战期间取得的胜利,仁安羌大捷极大鼓舞当时国人及盟军士气,同时挫败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增强国人对中国军队对抗日本军队之信心,扭转西方国家自鸦片战争以来对中.军队固有偏见和歧视心态,得到英军乃至个西方世界的认同和尊重。

常德会战

侵华日军为牵制国军对云南的反攻,并掠夺战略物资,打击中国军队的士气,对抗日战争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结合部发动的一场战役。年11月,日军纠集7个师团约10万人进攻常德,国军集中了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的16个军43个师21万人迎战。中国军队依托阵地节节顽强阻击,迟滞日军进攻,给敌重大消耗,击毙日军1万余人。常德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规模的会战之-,也是抗战以来最有意义的胜利之一,在抗日战争乃至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具有一定地位。被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雪峰山会战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最后一次会战。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名“芷江作战”。此战起于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在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余公里。在王潮武指挥下,湘西会战取得了1峰山大捷,歼敌3万余人。湘西会战最后一仗主战场为怀化游浦县的龙潭镇、温水乡和邵阳市洞口县的高沙、江口、青岩、铁山一带。湘西会战以日本军队战败而结束。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

中条山战役

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唯一-场大规对日作战。年5月7日,中条山外围日军在航空兵的支持下,由东、北、西三个方向开始全面进攻。中条山战役前后历时一个多月,中国军队由于事前准备不足、又缺乏统一指挥,除少数突围外,大部溃散,被俘虏3.5万人,阵亡将士4.2万人,日军据中方公布美伤9人,按日方数字仅战死人,负伤人。此役被蒋介石称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此役失败给北方抗战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战后,由于日军长期封锁中条山的三个师团被转用于对付敌后根据地,使得敌后根据地陷入艰苦的时期。

淮海战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

辽沈战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

平津战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

渡江战役

年4月20日晚和21日,发起渡江。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靖江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江阴、镇江等城市,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南京,南京政府垮台。接着,各路大军向南挺进,5月3日解放杭州、5月22日解放南昌。年5月27日,第三野战军主力攻占上海,上海就此解放。在此期间,第四野战军于5月14日南渡长江,16日解放汉口,17日解放武汉汉阳。年6月2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结束。

上甘岭战役

是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名的战役。上甘岭战役中,美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余门,坦克多辆,出动飞6机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余万发,炸弹余枚。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次大战最高水平。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许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持续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多次冲锋。

长清湖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战役。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于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长得退却”。这次战役,占据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最终为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金城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年夏季反击战役的第三阶段,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此役中国人民志愿军歼敌5.3万余人,将南朝鲜军4个师打残,收复阵地余平方公里,有力地配合了停战谈判。

雪马里之战

年4月22日爆发的雪马里战斗中英军遭到重创大名鼎鼎的英国皇家陆军双徽营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围攻下全军覆没。

清长之战

这场战役的胜利是非常艰苦的、让世界看到了一个顽强不屈的中国!清长之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的“第二次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年的11月,战役发生的地点是在长津湖,这个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而多战双方分别是美军和中朝联军。

横城反击战

朝鲜战争中的要一战,年2月11日夜全面爆发。,志愿军邓集团和人民军第3、第5军团经过35个小时激战,歼南朝鲜军第8师3个团及第3、第5师、美军第2师各一部,共1,2万余人,其中俘敌余人,给联合国军以沉打击,迫其后退26公里,对中朝人民军队完成战役防御任务起到重要作用。

马良山之战

抗美援朝战争年秋防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4军第师在临清江以西马良山、高旺山地区进行防御。第师在马良山防御和反击作战中,共毙伤俘英、美军余人,击落飞机14架,击毁坦克6辆,对稳定西线战局起了要作用。作战中,第师伤亡1余人。

高阳佛弥地之战

年1月3日,志愿军第50军第师,在高阳以南地区,全歼英军第29旅皇家来复枪团第1营及皇家重坦克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94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