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炮弹摇转轮瞄准射击这位抗美援朝高
新华社石家庄12月24日电(记者王民、冯维健)装炮弹、摇转轮……91岁的抗美援朝老兵杨玉和双眼紧盯上空,仿佛又回到那个充满硝烟的战场:高射炮已瞄准敌机,随时准备发出致命一击。
家住河北省黄骅市的抗美援朝老兵杨玉和虽然失去了语言能力,但回忆起70年前的战斗场景,又仿佛身临其境,一套“装炮弹、摇转轮、瞄准、射击”的习惯性动作如行云流水。
杨玉和(右一)向记者演示装填炮弹的动作。新华社记者王民摄
杨玉和原籍黄骅市官庄乡东排村,自幼家境贫困,11岁到地主家当长工,负责打水、看孩子等杂活。他年参军,当时年仅17岁。
杨玉和的女儿杨金荣说,父亲能说话的时候常向子女讲述那段战斗岁月。他说,参加天津小王庄战斗时,大家凭借着一股不怕死的劲头往前打。夜里行军不歇脚,后面扶着前面肩膀走,有时走着走着就睡着了。
杨玉和展示自己所获的奖章。新华社记者王民摄
年,杨玉和随部队入朝作战。老人曾回忆,在运输武器装备时,军车要尽量避开白天,以防敌机轰炸。夜晚行进不能开车灯,在车的左右各安排一名战士,其中一人用布裹着手电筒,用微光给军车照明,另一人打着手势指挥车辆前行。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杨玉和与战友们每七个人组成一个班,操作一门高射炮,被击中的敌机在战士们的欢呼中坠落,但也难以避免伤亡。在一次作战中,敌人一个炸弹扔下来,杨玉和眼看着面前一个班的战士被炸得血肉模糊,全部牺牲。每每回忆起这一幕,杨玉和总是眼含热泪。
杨玉和获得的奖章和证书。新华社记者王民摄
朝鲜人民的友善也让杨玉和终生难忘。在朝鲜过年的时候,朝鲜人民来军队慰问,带来许多当地的食品,几个朝鲜小姑娘还跳起了舞蹈。看她们衣服单薄,杨玉和就和战友们把自己的棉衣脱下来,披在孩子们身上。
入朝作战13个月后,杨玉和回国。在北京疗养一段时间后,杨玉和服从部队安排,于年转业到山西省灵丘县原粮食局工作,之后调入原河北省黄骅市工商局,直至年离休。
杨玉和(右二)与家人们在一起。新华社记者王民摄
杨玉和经常教育儿女要勤俭生活、敬业奉献。在女儿杨金荣眼中,父亲当兵打仗磨炼出了坚强毅力,没有任何困难可以压倒他。年,当地一家企业出现资金短缺,经营陷入困境,杨玉和召开家庭会议,将家里积攒多年的元全部捐出,帮助工厂化解了危机。
69岁那年,杨玉和因脑溢血后遗症丧失语言能力,但仍经常回忆起过往。时间可以抹平许多印记,他却总也忘不掉“装炮弹、摇转轮、瞄准、射击”这套战场上的动作。每次做起这些动作,平时慈祥和善的老人,马上就变成一名英勇坚毅、眼神犀利的战士。
这些动作,他记了一辈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