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在灵丘的援华抗日之旅
白求恩在灵丘的援华抗日之旅由杨庄、河浙、曲回寺、花塔四个村的景点组成。白求恩在灵丘待了长达天,在中国随军颠簸近两年岁月里,他在灵丘这块革命老区的土地上待得最久。选择这条路线广大游客们可以参观杨医院旧址、医院一分所、曲医院二分所,在白求恩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切身了解白求恩的事迹,在实地实景中感受白求恩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杨庄村包医院旧址、白求恩雕塑广场、友谊桥等景点。这个建造在沟谷上的传统村落,依旧流传着白求恩的事迹。村戏台旁边,白求恩大理石雕像印在眼前,正墙的石壁上刻有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全文。医院是由白求恩提议,于年12月15日成立,医院住院部设在村北侧的一个四合院内,医院旧址大门是青砖砌就的拱顶门楼,有医院办公室、伤员接待室、处置室、外科室。内部包括白求恩做手术的情景雕塑、原始的广口输液器、木制输液架及消毒设施、手术器械、军医军帽等旧时用品,墙壁展板上展示白求恩的感人事迹。村东山头坡根的一幢两层小楼为白求恩办公室兼卧室,现改为白求恩纪念馆,里面包括那个时期的医疗器物,墙上照片展示白求恩生平事迹;年11月,为了方便河沟两岸群众尤其是伤员行走,白求恩先生提议并参与了河里的木桥搭建,为纪念这件事,新中国成立后重建了一座石桥,并命名为“友谊桥”,至今在服务着当地的群众。医院旧址被灵丘县人民政府确定为灵丘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被确定为廉政教育基地,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第四批国防教育基地。
医院二分所(钟氏宅院)、曲回寺石像冢博物馆、唐代石像冢群。曲医院二分所,也就是钟氏宅院,白求恩曾经在这里治病救人,现存南房和门楼为清代遗构。曲回寺石像冢博物馆位于国道路边,馆内展示了珍贵的出土文物佛教塑像和出土金银器图片,并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展示了石塔建造过程,大量的历史背景资料,集中展现了曲回寺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这一带可以欣赏举世闻名的曲回寺唐代石像冢,外观为土石墓丘状,冢内石像内容为佛、菩萨、供养人等,大的高约1.5米,小的不足0.3米,有圆雕、有半圆雕、有浮雕,坐立不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曲回寺石像冢”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浙村景点医院一分所、烈士纪念碑亭、三五九旅防御工事遗址、五道庙影壁等景点。河浙村是青山绿水鲜花簇拥着的美丽古村落,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红瓦白墙石头院墙,房屋多为老式石砌建筑,每一处建设都清新雅致,村庄兼备山水,风景优美。年夏,八路军第师第旅旅部在王震旅长的率领下进驻灵丘。随之,旅卫生部进驻河浙村,同时在医院一分所,旧址建筑面积52平方米,迄今石碹窑洞原貌依旧,今该院落闲置,整体保存较好,白求恩多次来一分所救治伤员,曾经在这里为开国少将彭清云做了截肢手术,还为抢救伤员亲自献血;烈士纪念碑亭位于村旁国道路畔,占地面积30平方米,年9月起,八路军第一二零师第三五九旅烈士葬于此处,一分所部分伤员由于环境恶劣、医治条件有限无法治疗,不幸逝世,三五九旅在河浙村下的安台(地名),辟出一片空地,安葬烈士遗体,今遗址上建设2座碑亭,保护较好;三五九旅防御工事遗址位于独峪乡河浙村后的山头上,年初,八路军第一二零师第三五九旅在此修筑防御工事。遗址占地面积平方米,战壕约1.5米宽,多米长,根据作战需要曲中存直、直中存曲;五道庙影壁为清代遗存,上有龟背纹图案。
花塔村有晋察冀军区六团休养所驻地旧址。经世俗之累,让我们寻访世外桃源去休憩身心,花塔一度就是战士治病养伤的理想住处。这里四面环山,河水绕村,海拔米,是大同市海拔最低点。从前的花塔村因交通不便,几乎与世隔绝。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使得该村春秋两季鸟语花香,气候宜人,有“世外桃源”之美誉。(灵丘县文化和旅游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