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精准扶贫的大同模式

一部扶贫剧,塑造好样本,艺术再现“扶贫先扶志”鲜活形象;一条产业链,民间手艺人,辐射带动文化产品走入新领域;切实为民办好实事,将“文化种子”播撒到乡间田野。近几年来,市文化局积极培训贫困地区文化队伍,辅导贫困农村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帮助贫困村建设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协助贫困地区培育本土文化人才,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重要转变,文化精准扶贫探出“大同模式”。好项目助力精准扶贫扶贫先扶志,扶贫剧目宣传正能量。市直院团结合我市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典型事例,创作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天镇县依托京津地区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以保姆为重点的家政服务特色劳务经济,组织开展“万名巾帼闯京城,劳务增收创新业”行动,成功打造出“天镇保姆”这一“金字招牌”。市歌舞剧院精心创作排演了大型扶贫剧目《太阳照在南洋河上》,艺术地再现了“国家政策好,心中有阳光,扶贫先扶志,贫困当自强,抓住好机遇,全民奔小康”的脱贫致富路径。年10月,该剧在太原工人文化宫参加由省文化厅、省扶贫开发办组织的文化扶贫剧目展演,受到好评。经过半年多的重新加工打磨,今年5月,该剧在我市工人文化活动中心一宫成功演出,并通过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专家组评审。目前,市歌舞剧院正在与国家级编导合作,对该剧进行精加工,准备参加全国优秀话剧展演。全面推进非遗项目产业化,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广灵剪纸产业园区打造出一条融研发、生产、展示、销售、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链条,园区直接带动80多个贫困户就业,辐射带动全县6个乡镇20多个行政村人从事剪纸产业。园区新成立广灵剪纸职业培训学校,今年已经培训学员人,计划今后每年培训学员—人。广灵县巧娘宫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现有员工人,其中建档立卡户人,残疾职工41人。该社的草编产品在云南、张家口等国内市场已成为旅游指定商品,部分产品成为当地特色农副产品的主要外包装,更有不少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缅甸等国。年,该社在全县九个乡镇免费培训人,其中建档立卡户人,基本实现了门口办厂,“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的。大同结艺作为我市独具特色的省级非遗项目,在我市阳高县等贫困地区及大同市平城区建立多个生产基地,技能培训上千人,带动下岗女工多人就业,在云州区、新荣区成立合作社,整合建档立卡户余人。开发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文化演艺项目。长期聘用我市导演薛晋诞指导、帮助灵丘县深入打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山水北泉》。该演出全部由余名当地农民参演,年演出40余场,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万元;年演出50场,接待游客50余万,旅游收入超万元。利用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支持实体企业扶贫产业。天镇县境内红黏土资源丰富,含沙量极低,矿物质元素丰富,发展黑陶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把满山的红黏土变成具有实用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的黑陶产品,该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陶瓷企业引入当地,积极打造晋北高端纯手工黑陶生产基地。年5月,首家制陶企业——天镇县洋河陶艺有限公司落户当地,并建起国陶传习馆扶贫基地、陈泥间、培训基地、非遗传习馆等。目前,企业已培训学员多人次。该县还组织偏远山区贫困群众易地搬迁至工业园区附近,贫困户被吸纳进企业务工。好措施带来创新思路近年来,市文化局尝试运用集中培训、分类指导等多种教育手段,加强对县区、乡镇和农村文化馆站(室)管理人员和业余文化队伍的业务培训指导,并注重创新培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基层管理人员和业余文化队伍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各县区、乡镇培养发现一批乡村文化带头人,协调发展农民锣鼓队、秧歌队、文艺表演队等,推动乡村文化广场、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建设。开展科技、法律、政策宣传活动,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市群众艺术馆和市图书馆在组织举办全市基层图书馆、文化馆(站)管理人员培训班的基础上,经常委派业务骨干深入到乡镇村组,指导农民跳广场舞、唱传统戏、表演文艺节目。市歌舞剧院专门派两名声乐老师驻对口扶贫村,指导村民锣鼓队、大号队、秧歌队等业余文化队伍排练。加大对贫困村公益性文化阵地建设投入,完成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从我市贫困县中选出42个示范村,列入年设备配送计划,为每村配送2万元的文化器材。为全市各县区个行政村“农家书屋”配送套最新图书。今年9月,国家、省、市为每个“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图书配套资金已经发放到各县区。以贫困村为突破口,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年,全市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实际安装套,开通套,年进行收尾工程和数据维护。为“百县万村示范工程”广播器材配置工作示范点共投入资金94万元,广灵县、浑源县、灵丘县、云州区、天镇县、阳高县6个贫困县73个村全部完成安装、验收。将文化惠民活动重点向贫困村倾斜。我市在“种文化”的同时,持续推进“千场大戏、万场电影”惠民工程和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工作。全年开展惠民戏剧演出由国有院团和民营院团共同完成。截至今年9月,全市免费送戏下乡演出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场,农村寄宿制学校电影累计放映场。市文化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市文化系统充分发挥文化部门优势,输送文化产品,有效帮助设施建设,全面开展扶贫脱困。他们还为对口扶贫村——广灵县斗泉乡榆林村做实事办好事。一是为扶贫村广灵榆林村解决柳树余株、松树0余株,并专门组织局机关及大同市印刷业学会20多人一起参与植树活动。二是在村际庙会期间,组织大同市晋剧院、广灵县晋剧团为榆林村演出乡土大戏,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三是筹款3万元为榆林村维修平整2公里长的田间机耕路,修建小庙梁洪水坝;拨款4万元为村民修建土桥一座,方便村民生产生活。四是拨款元用于榆林村大号队购买演出服装,帮助榆林村购置文化活动器材,为村民组织文体活动提供基本保障。“文化扶贫是扶志、扶智,是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不仅要带领贫困户致富,更重要的是要为他们送去致富的信息和方法。”市文化局负责人表示。来源:大同日报(记者赵永宏通讯员季玉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5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